苦難是一個人成長的良藥,歷史上那些大人物,大多都經歷過一些苦難歲月,如朱元璋為了生存,就做過乞丐、和尚等,在艱苦歲月里,他們鍛煉了自己,也磨練了心性,這讓他們具備了成大事的品質和能力。曾經分光無限,雄踞東北的東北王張作霖,也是一個從苦難中走出來的草莽英雄。
張作霖在成為東北王之前,有過一段艱辛的路程,他曾身無分文,靠乞討為生。不過人生的不幸無處不在,但生活中也處處有溫暖,哪怕再大的困難,人們都能熬過去。一方面人是打不倒的“小強”,另一方面人在低潮時,也會得到很多人的幫助,孫寡婦就是幫助張作霖的善良人之一。
在張作霖乞討的時候,孫寡婦給了他一碗飯吃,那么張作霖在成為東北王后,又是如何報答她的?
張作霖是河北大城人,他的先祖是通過闖關東到的東北,經過兩代人的努力,他們在東北站穩了腳跟,經濟狀況大為好轉。但富不過三代,在張作霖父親那一輩,就出了一個敗家子,而這個敗家子就是張作霖的父親張有財。張有財吃喝嫖賭抽一樣不落,后來還因欠下賭債,被人打死了,祖父留下的那點薄產也被張有財敗光了。
父親死的時候,張作霖才13歲,他的母親王氏只能帶著幾個子女回娘家。王氏看張作霖整天游手好閑,不做正事也不是長遠之計,于是想讓張作霖出去做個學徒,好學個一技之長,這樣長大了也能混口飯吃。
但張作霖不論什么工作,做不了兩天就嫌累跑回來了。張作霖的這種態度,惹怒了他的母親,王氏直接將他趕出了家門,讓張作霖自己外出謀生去。
離開家的張作霖身無分文,還無一技之長,只能暫時以乞討為生。他流浪到了磙子泡村后,發現這個村有個大戶孫財主,家里雇了十幾個長工,由于人多,所以孫財主專門設了一個飯堂,讓大家在一起吃飯。張作霖發現這點后,也混進去和長工一起吃飯,但時間久了,就被孫財主發現了。
孫財主見張作霖只吃飯不干活,就想將他趕走,但孫財主的母親孫寡婦,是一個善良的人,她見張作霖年齡小,很憐惜他,于是便作主讓張作霖留在飯堂吃飯。張作霖也是一個很機靈的人,這之后,他吃完飯后就不急著走了,而是留下來替孫財主家做一些事,這讓孫寡婦對他愈加的喜歡。
孫寡婦還替張作霖縫補破爛衣服,將張財主的舊衣服給張作霖穿,這讓張作霖十分感激,叩頭認認張寡婦做了“干娘”。在張寡婦的照顧下,張作霖不但能吃飽了肚子,還過了一段很安定的生活。
后來張作霖發達后,雖然日子過得好很多了,但他始終記得“干娘”對他的照顧,經常抽空去看孫寡婦,給孫寡婦買很多吃的用的物品等。
1928年,張作霖贏得了第二次直奉戰爭,剛要率兵入關時,他就得到了孫寡婦去世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后,這位戎馬半生的大軍閥不能控制自己,難過的失聲痛哭。為了能在看一眼“干娘”,張作霖放下一切事務,連夜趕回了磙子泡村。
張作霖出錢出力,為孫寡婦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同時他還親自為孫寡婦挑選了一塊漢白玉的石碑。在刻石碑的時候,張作霖特意安排人將他的名字和孫寡婦兒子的名字放在一起,可見在張作霖心中,孫寡婦就是他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