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朝歷代的主體民族都是漢族,但也存在少數民族統一全國建立政權的例子,元朝和清朝就是中國唯二的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前者為蒙古族,后者為滿族。但是這兩個王朝的發展卻完全不同,元朝皇帝除了第一個忽必烈和最后一個元順帝外,對漢族文化都不太感興趣,因此漢人在元朝的地位非常低。
而清朝則是漢化比較成功的少數民族政權,漢人在清朝的地位也沒有十分低下,到了后期清朝的重臣甚至都是漢臣。除此之外,兩個王朝最大的不同就是元朝統治者只是被朱元璋趕回了草原,之后北元與明朝并立了數十年,而清朝滅亡了則是真的滅亡了,連皇帝都沒有了。那么為何同為少數民族政權,元朝統治者在中原待不下去了可以退回草原,而清朝統治者不能在溥儀退位后退回東北呢?
實際上在清朝滅亡時,東北對于滿清而言已經沒有退路了。與元朝不同,蒙古人在進入中原時對于北方的故地還是一直保持著統治,在元朝滅亡時漠南、漠北等地還是支持元朝皇帝的,元順帝自然可以北上圖存,元朝也只是相當于失去了中原的統治權。清朝面對的情況則完全不同,滿清剛入關時也一直將東北視為退路,并且封禁東北,以保證讓東北保持滿清入關之前的原始狀態。但是清末外國勢力滲入國內,東北成為沙俄與日本所爭奪的地區,滿族早就不是東北的主人了,滿清想回也回不去。
再者說,清朝也沒必要退回東北,上文說到清朝時漢化比較成功的少數民族政權,能統治中國近三百年說明百姓已經認同了清朝的統治。而元朝不同,元朝皇帝并不重視漢文化,對于漢族的許多事物都嗤之以鼻,這就導致民眾對他的認可度較低,才統治中原九十多年就被趕跑了。不過成也漢化,敗也漢化,滿清早就習慣了漢族的生活習慣,就算回了東北老家也難以恢復入關前的漁獵習俗了,所以有很多清朝的老貴族寧愿餓死也不愿回東北,他們已經在舒適窩呆太久了,再也吃不了苦了。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滿清與民國直接的政權交替是和平交替,并沒有經歷像其他改朝換代時的腥風血雨。既然是和平交替政權,那么滿清肯定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條件的,事實上民國給的《清室優待條件》確實讓苦苦支撐大清王朝的滿清統治者難以拒絕,共有以下八款:
(1)清帝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2)清帝歲用銀四百萬兩由民國政府撥用;
(3)清帝暫居宮禁,日后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4)清帝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民國政府酌設立衛兵,妥慎保護;
(5)德宗陵寢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并由中華民國支出;
(6)以前宮內所用各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閹人;
(7)清帝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
(8)原有之禁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可見清帝退位后只是將統治權交了出去,自己的生活并沒有太大改變,甚至在紫禁城中自己還是皇帝,有如此優待的條件,還退回東北受苦干嘛呢?元朝統治者就比較可憐了,被明軍追趕地一路北逃,如果元順帝真的被朱元璋抓住了,雖然不會被明面上殺,但也不會有什么好結果。打又打不過,除了退回草原外也沒什么其他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