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年(紹興十二年)岳飛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秘密殺害在大理寺的牢獄之中。也是在這個寒寂的夜晚,小獄卒隗順做了一個勇敢且瘋狂的決定:他用布匹把岳飛元帥的尸骨包裹好綁在了自己的背上,在夜幕的掩護下,穿過了重重障礙,冒死翻過了臨安城冰涼刺骨的城墻。長途跋涉令隗順疲憊不堪,但他絲毫不敢懈怠,一口氣從城墻下跑到了九曲叢祠,趁著夜色將岳飛的尸骨和岳飛生前最珍愛的那塊與妻子訂婚的玉牌一起,鄭重地掩埋了。因為不能立碑,又在墳前栽種了一株桔子樹,方便以后辨認。
這對于隗順來說何其危險,在那個為岳飛辯白一句都要論死的年代,如果這件事泄露出去,隗順要遭受的就是家破人亡的大災難,但是隗順還是做了,只為英雄落幕后,能有個安歇之處。小獄卒做了這件事以后,沒有跟任何人說起過,他把這個秘密埋在了心里一輩子。直到臨終前,隗順才把兒子叫到床邊,告訴了他事情的經過。
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也是岳飛死后的第二十年,宋孝宗即位,岳飛才終于得以沉冤昭雪。此時隗順已經過世許多年了,他的兒子謹遵父親的遺訓,到官府告知了岳飛元帥遺骨的真正所在之處。宋孝宗大喜過望,以禮將岳飛改葬在西湖棲霞嶺。
有史料記載,岳飛遺骨重見天日之時,讓世人為之震驚——“時無它珠玉為殯,而尸色如生,尚可更歛禮服也”。岳飛的神色如常,尸體也沒有腐爛,正所謂英雄都是不朽的!這固然只是一個傳說,但也蘊含了人們對于英雄的不舍和尊敬。
而在八百多年前的那個寒冷寂靜的夜晚,一個小小獄卒做出的瘋狂且勇敢的抉擇,時至今日也是令人敬佩的。正是隗順的這個決定,才讓英雄保留了最后的尊嚴,他做了一件看起來平凡,但卻十分偉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