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刺字這則故事在我們的腦海中早已耳熟能詳了,岳飛是頂天立地、一心為國的英雄,岳母則是深明大義、知書達理的母親,在這則故事中,母子二人表現出的那種為國為民的大義之情,令人感到深深敬佩,但故事與歷史還是有所不同的,岳飛的背后真的有這四個大字嗎?如果有的話這四個字真的是他的母親為他刻上去的嗎?
據《宋史》記載:“飛坦而示之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深入膚里。”
首先岳飛背后的確是有刻上去的四個字,但這四個字并不是我們熟知的“精忠報國”,而是“盡忠報國”四個字,這一點在《宋史》中有明確的記載,但是作為官方史書《宋史》中的記載只是有這四個字,對于這四個字的來歷,以及是誰刻的,并沒有記載。
記載岳飛背后四個字的,其實不光是《宋史》,很多史料都有記載,但是這些史料中,出自岳飛當朝宋代的沒有。而后世的記載中,也多是著重記載了岳飛背后的這四個字,至于這四個字的來歷均無記載,以至于到底是誰刻的,成了一個謎。
首先我們來看,這四個字到底是不是岳飛之母刺?岳飛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家,岳飛的母親雖然是深知家國大義,但畢竟是村里以農耕為生的婦女,封建社會中講“女子無才便是德”,先不說在背上刻字,可能都不識字,這樣一來岳母自然無法刻字。
而且刻字這件事也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就能刻的,這屬于一門手藝,也就是說,即使是岳母想去幫岳飛刺這個字,也得專門請個人。在距離岳飛最近的史料《鄂國金佗粹篇》中,這本書是岳飛的兒子與孫子合力撰寫的,如果字真的是岳飛之母所刺,作為岳飛兒子的岳霖不可能不知道。而這本書中記載的岳母只是讓岳飛要好好報效國家,并且托人轉告岳飛,家中一切安好在外不用掛念,唯獨沒有提到刺字一事,因此岳飛之母刺字,多半是后世文人杜撰。
這樣一來,既然不是岳飛之母所刺,那這四個字到底是怎么來的呢?
明末文學家馮夢龍曾經編撰了藝本名為《精忠旗》的書,書中有一個“岳侯涅背”的場景,依據這個場景我們可以推測岳飛背后的字到底是誰刻上去的。
此書中記載,岳飛讓張憲用刀在自己背上刻了“盡忠報國”四個大字,張憲是岳家軍中有名的將領,也是岳飛手下的心腹大將??掏旰笥钟媚?ldquo;涅之”。完事之后張憲問岳飛,“您固然是立志報國,為什么要忍受這個疼痛呢”。岳飛回到時說“現在做臣子的,都是君王面前諂媚,背后轉過身來就忘記了君王,忘記了國家,我刻上了這四個字,就是要提醒朝中那些背主忘君之人。”
由此可以看出,岳飛刺這四個字的目的,一方面是存在報國之志,另一方面則是提醒朝中那些諂媚小人。而這個字又不是岳母所刺,那最可能夠幫岳飛刺字的,小編私認為多半是岳飛命自己的部將刻上去的。
至于為什么岳母刺字為什么能夠流傳的這么廣泛?因為在清朝康熙年間時,曾出了一本《如是觀傳奇》,書中寫到了岳母刺字這個故事,很明顯是岳母刺字這個故事更讓人記憶深刻。而后世的文人對這段故事的描寫越來越詳細具體,帶動的情感也是越來激昂悲壯,因此,岳母刺字便流傳開來。